3月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响起的掌声,宣告着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展望。多位来自卫生健康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难掩心中的激动,他们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听到了接续奋斗的号角。
彰显保障人民健康的理念
“现场聆听报告,作为卫生人,我倍感振奋!”3月5日中午,刚刚回到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给记者打来电话,“报告充分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注,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传递的信息,意味着健康中国建设将加速推进。”
毛宗福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我国面临多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报告指出,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与此同时,对于人民的健康,始终明确要坚持有力的财政保障,“一定要把宝贵资金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注意到,现场响起了30多次掌声。“报告用数字说话,真实可信,对形势判断冷静中肯,让人备受鼓舞。”张伯礼说,经过多年探索与不懈奋斗,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涉及卫生健康领域的主要工作部署,围绕医保、预防、医院、基层及中医药等5项内容进行,继续彰显保障人民健康的价值理念。
“报告详尽务实、客观全面,促人奋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说,“民生是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今年亦如此。在卫生健康领域,报告提出从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入手聚焦改善民生,着墨较多。”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徐自强认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是一项“热乎乎”的民生政策。“国家去年就在前年的基础上提高了财政补助标准,今年再一次增加真金白银的补助,医保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池子里的水’就更多了,保障程度就能提高,患者就医的负担减少了,老百姓在健康方面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就更强了。”
把以人民为中心化为实际行动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向。在卫生健康工作部署上,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继续帮扶因疫情遇困的医疗机构等工作,每一项都沉甸甸、暖人心。
“报告每一项工作都点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体现了‘升级发展’的思路,针对性很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社会发展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民生保障制度从单项推进转向综合统筹、协同高效推进,人民群众从追求物质相对丰裕转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这些转变意味着社会建设正伴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全面提速,而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报告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化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目标和保障民生、发展民生的新行动。比如,报告提出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将进一步增强全民医保制度的公平性和普惠性,实现医疗保障的提档升级。
“相关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都很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癌症中心)院长助理邢念增说,以门诊费用跨省结算为例,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2021年提出“推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今年则要求“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始终关注儿科医学事业发展。她说:“多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儿科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儿童医院和儿科床位数都在增长,儿科医生培养也在加强,但与儿科医疗服务能力紧密相关的辅助医疗服务,如儿科放射、影像检查等人才依然不足。报告点明‘补齐妇幼儿科等服务短板’,说明国家高度关注儿童的就医保障,儿科发展迎来了机遇期,将更好护航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王建业看来,报告中一些工作提法的转变,显示了政策力度和实施决心。王建业解释,报告提出“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这是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的更高追求,符合从“十三五”时期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到“十四五”时期看得好病的跃升。“‘服务’二字,涵盖医疗水平、就医环境、服务态度、服务模式等多个维度,凸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
指明卫生健康事业奋斗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张治芬表示:“过去一年,民生领域的关注都在报告中激荡起‘回音’。比如,报告明确,针对‘一老’,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针对‘一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这将切实减轻家庭养老和抚幼负担。”
张伯礼表示,报告提出“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在总结坚守我国的防疫政策基础上,在科学精准防控施策上下功夫,既把疫情防控做好,又让经济生产、群众生活少受影响。
李秋注意到,自己提交的一项建议刚好契合报告提出的“加强罕见病用药保障”要求。“罕见病病种繁多,不同罕见病的药品可及性相差悬殊,是否所有高值药品都能通过大幅度降价进入医保,值得深思。”李秋建议,继续完善国家药品谈判机制,包括如何评价特殊的小病种高值药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如何进一步研究量价挂钩,如何根据稀有病种的患者数量探索建立国家和企业的风险共担机制等。
“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问题十分紧迫。”张澍坦言,这一领域内的很多医疗器械和治疗药物依赖进口。“报告提出‘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这需要尽快加强基础研究并积极促进产学研转化,实现更多医疗器械和药品国产化,降低诊疗费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卫生健康委主任王水平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奋斗方向,吹响了前进号角。今后将以“强基础、补短板、创特色、筑高地、保安康、惠民生”为目标,高质量推进健康江西建设,积极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推动医防深度融合,强化卫生健康改革攻坚,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续写红土圣地人民卫生健康事业新的时代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