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套餐动辄千八百块,体检机构造假却最多只罚1000元?
近日,某知名体检机构董事长捅破了行业窗户纸——有些体检机构无底线造假,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甚至抽了血,不做检查就扔掉,直接出结果。
这些体检机构之所以敢铤而走险,就是出于一种投机心理——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体检抽血不化验,错误率最高也不过千分之三。
消息一出,群情激愤,合着我们起个大早、挨了几针,最后还可能拿到一份假报告。罪白遭了也就罢了,倘若真贻误了病情,那不是可能酿成关乎人命的悲剧?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体检机构第一次被曝出黑幕了。综合来看,黑心体检机构至少存在“三宗罪”:一是诱检,全凭薄利多销的噱头吸引人,“等鱼咬钩”了再狠“宰”一刀;二是错检,明显的隐患却检查不出来,延误了病灶的最佳治疗时间;三是过检,动不动就把基因检测、CT断层扫描、肿瘤标记物检测等高端项目搬出来,“杀鸡用牛刀”不说,还对身体有辐射伤害。
乱象频仍的大背景,在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愈发重视以及体检行业的野蛮生长。有数据显示,体检市场的规模以每年20%的速度爆炸性增长,我国2016年健康体检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2000亿元左右。
尤其是相较于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民营体检机构往往更重视服务和环境,成为大多数消费者的体检首选。但在这一光鲜外壳之下,行业准入门槛过低,水平良莠不齐,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也很突出。
2009年卫生部颁发《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要求“至少具有2名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具有10名注册护士”。
反观现实,恐怕并不是所有体检机构都能达标。而即便是体检机构造了假,可能面临的处罚也实在不痛不痒。根据上述规定,对于出具虚假体检结果的行为,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对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在体检套餐动辄千八百块的情况下,“1000元以下的罚款”几乎等同于“挠痒痒”,根本抑制不住体检机构的造假冲动。如今连行业大佬都开始自揭家丑了,可见弊病存在之普遍。这也说明,是时候给体检机构做做“体检”,“扫黑打假”了。
就现状而言,当务之急是提高体检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建立统一的“体检医疗服务规范”,对明显过时的“管理暂行规定”更新升级。同时,监管与惩戒需要加大力度,那些涉嫌作假的体检,岂能只是罚款了事?情节恶劣的,难道不应予以法律制裁?
少生病、不生病,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人们会越来越重视健康,作为预警环节的体检将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面对频见报端的“假体检”,我们的监管行动起来,不要总等出了问题、发生了悲剧,才亡羊补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