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方发行费10年涨7倍多,公益金一半在“睡大觉”?
—追问1.7万亿元彩票资金去向
近日,审计署针对彩票资金展开大范围审计。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启动彩票事业20多年来,发行规模已累计达1.7万亿元。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体育事业发展筹集的“公益钱”,有明确用途规定—通常彩票销售额的15%用作发行费,35%用作公益金,50%留作奖金池。
彩票资金是以抽签有奖方式筹集的社会公益金,理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对彩票的发行费和公益金,各地在使用中存在巨大差异,标准、去向均模糊不清。一方面,发行费标准多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有大量公益资金趴在地方政府账上“睡大觉”,还有部分公益资金被用于盖大楼、买游艇、补亏空。
彩票“发行费”:10年上涨逾7倍,操作空间不小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14日,中国福利彩票自1987年创立以来累计销量达1万多亿元。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彩票管理中心了解到,截至今年4月,我国体育彩票发行20周年,累计发行规模已达7000多亿元。按去年超过3000亿元的销售量,相当于每名中国人一年平均要花200多元购买彩票。
据介绍,彩票发行费应用于投注站返点、耗材采购及宣传营销、人员费用等。对具体如何使用,各地彩票管理机构有一定自主权。“随着基础设备购买基本完成,以及网络电子化彩票普及,近年来,彩票发行的后续投入实际在相对降低。”长期研究彩票资金的上海师范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刚介绍。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彩票销量迅速增加,按规定应占彩票资金15%的发行费也随之大幅增长。不仅“标准随规模降低”的政策要求难以落实,使用中还存在“操作空间”:
—标准常年不降,催生高价发行。我国彩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规范明确提出:随着彩票发行规模扩大和品种增加,可降低彩票发行费比例。但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这一要求没有强制性,多数彩票品种的发行费标准十余年没有调整,成了“粗线条”约束。
浙江省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宣传部负责人陶怡心介绍,10年前,当地福利彩票销量五六亿元,现在已达100多亿元。记者按不同彩票的发行费率标准计算得出,仅2013年,该省的福利彩票发行费就达近18亿元。财政部数据进一步显示,2013年全国销售彩票3093亿元,而在2004年还不到400亿元。据专家测算,2002年后,主要彩票品种发行费率基本保持在13%至15%左右,10年来发行费上升了逾7倍。
—采购寻租腐败现象频发。一家上市印刷企业的负责人透露,目前每张彩票的背后均印有广告、玩法等图文,需要外包企业印刷。“多数省份均由一两家公司长期承印,通过何种渠道获得业务不得而知。”鲜为人知的是,薄薄一张张彩票的印刷、供纸业务也“利润惊人”。
以彩票印刷类上市公司鸿博股份为例,2013年其主营业务收入约7.11亿元,其中印刷业务的毛利率高达34%。审计机关还曾查明,国家体彩中心原副主任张伟华、印制处原处长刘峰等人在采购彩票专用热敏纸期间,人为增加环节,转手高价采购,致使国家彩票发行费流失2341万元。
—乱花钱,甚至“有钱花不掉”。被控贪污4744万元的青岛市福彩发行中心原主任王增先在任时,曾斥2000万元公款,购买当时国内最顶级的豪华游艇。记者获得的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招标文件显示,2013年11月起,广东省一家彩票管理中心采购啤酒期间,还公告降低招标要求,广州南沙区某食品店的一次中标金额就达98.8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