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激光是一种能够精确聚焦和控制的紫外光,其冷光源的特性决定了其对切削周围的组织无损伤性。医生利用准分子激光能够精确切削组织的特性,用光束重塑角膜曲率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飞秒的脉冲很短,切削精度也无与伦比。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中心的黄明汉医生在治疗前将近视度数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来控制切削的范围和深度,激光器发出一系列的激光脉冲照射到角膜上,在角膜中心削出一个光滑的面,多个脉冲照射到角膜组织上以后,使角膜曲率变平,光线能够直接聚焦于视网膜上,视力变得清晰,这用来矫正近视。用角膜变陡或其他模式可用来矫正远视和散光。
进行准分子激光切削之前,首先要在角膜表面做一个瓣,根据瓣的深度不同,主要分为基质瓣(厚瓣和薄瓣)以及上皮瓣两类,即LASIK和LASEK/Epi-LASIK两类,都是用准分子激光使角膜重塑,达到矫正各类屈光不正。
LASIK是用精确的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基质瓣,保留上皮层和前弹力层,激光切削深层角膜基质,再将角膜瓣复位,当然也可以用飞秒激光来制作瓣,瓣厚度的精确性很好。现在都偏向薄瓣下的手术。
LASEK是用低浓度酒精浸泡后制作角膜上皮瓣,激光切削后将完整的上皮瓣恢复,保护角膜。Epi-LASIK是利用特制的微型角膜上皮刀来做角膜上皮瓣,后续程序与LASEK一样。LASEK等的上皮瓣的活力越好,它的优越性就越能体现出来。
LASIK做的是厚的基质瓣,完全保留了上皮层和前弹力层,因此术后几乎没有疼痛反应,视力恢复快,度数波动小,但是制瓣过程中对角膜的创伤较大(当然已经是微创!是相对而言),对角膜厚度有较高的要求,将来对外伤的抵抗力相对较弱。
LASEK/Epi-LASIK做的是上皮瓣,保留了上皮但有轻微的损伤,而且激光时削除前弹力层,因此术后会有轻微的疼痛,视力恢复要等上皮完全修复后,这个过程一般要时间稍多些,但LASEK的操作更加安全,对角膜几乎没有损伤,将来即使受到外伤也没有后顾之忧。上皮瓣手术成为那些轻度近视、中度近视的首选。当然那些角膜厚度较薄无法进行LASIK手术的患者也很因此受益。
通行的广义个体化原则,所有的参数都必须被包含在内,年龄和职业甚至户外爱好等因素同样是设计手术方案必须考虑的。一些病人需要角膜计算机分析后的地图引导切削,一些病人需要根据眼的总体像差来调整切削方案即像差引导切削。正象有的人只有近视没有散光因此无需戴散光片一样,以现在的检测手段,有相当数量的近视患者并不需要像差引导模式。
青年人的近视激光手术更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去从事的职业如征兵等涉及对抗性训练、格斗、运动或其他体育、公安、航空等时,周全地考虑手术的方式和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比如选择厚瓣还是薄瓣?要不要消除像差的引导模式?
举个例子,有青年因报考公安武警视力不合格来我院治疗近视,想做恢复较快的LASIK手术,经检查,近视只有200度,考虑到将来可能要从事格斗训练等对抗运动,医生建议他放弃LASIK手术,而选择LASEK手术,虽然术后可能有轻微的不适,视力恢复相对较慢(少部分人可能需要1周以上),但一时的不便换来的是持久的安全,因为对于低度近视,LASEK的原期效果确切,而且将来在训练时再也不用顾虑角膜瓣受伤了(无瓣!)。
又比如,有青年900度近视,做过检查,因角膜太薄,不能做近视激光手术,一直很苦恼,来到我们医院,经检查,角膜只有495微米,这个厚度对于做LASIK手术来说的确太薄了,如果硬要把900度近视全部治疗,残留的角膜可能因为太薄而发生角膜膨隆甚至圆锥角膜(正常情况下这个比率非常非常低!,手术者无须害怕!),经过讨论,最后决定给做薄瓣的Epi-LASIK,这样术后角膜基质厚度保留在360微米以上,保证了术后角膜的安全,而术后随访也达到了1.0以上的裸眼视力。
对于一些从事特殊职业或有特殊要求的人群,在手术设计时尤其要考虑到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一些副作用(通常情况下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比如,患者是一名司机,经常要开夜车,考虑到夜间视力,专门设计了一个光学区达7mm的、球面像差优化同时又节省角膜组织的切削模式,一般正常人的暗瞳在6.5~7mm左右,这样即使在夜间开车时也不会受到眩光的干扰。当然对于一些暗瞳特别大,甚至超过8mm的患者,由于手术光学区不可能达到那么大(暗瞳与眩光的关系有时并不对应,学术上尚无定论),考虑手术时谨慎些总是好的,要做好可能有夜间眩光的心理准备。
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已经是一种成熟、可靠的技术了,但还应理性认识它所能达到的效果。对于患者一般的摘掉眼镜的要求,准分子激光手术是可以满足的,可以使患者获得一个比较清晰的视力,摆脱对眼镜的依赖,改善生活质量。
对于对视力要求相当高、或未来可能从事一些特殊职业的患者,爱尔眼科要求必须在完善检查基础上,更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并决定最佳的手术方案,杜绝可能的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