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的“来路”是酒楼餐馆每日数以万吨计的潲水,如何让这些潲水有正规的“出路”?在昨日的地沟油整治“回头看”视察中,不少人大代表认为,加强酒楼餐馆等地隔油池监管,是堵住地沟油来路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解决潲水出路不畅的问题,使其变废为宝,从来路到出路都要规范起来。
2000家餐馆每日回收废油仅五六吨
南海绿森废品处理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5000吨,但目前只达到2000吨左右,“用得上的产能不到50%,我们的工人每天只做5个小时。”该公司员工介绍,他们每天能收到5到6吨废油,可以加工出2到2.5吨原料油,这些原料油卖出去大概两三千元1吨,“效益并不好”。
佛山市南海区2000多家餐饮企业的餐厨废油基本都由绿森公司回收,但绿森公司每天只能收到5到6吨废油,不少废油下落不明。
省人大代表陈文军指出,公安对地沟油黑点的打击难度主要是回收废油的量难以计算,不知道是谁收了地沟油,且黑点的流动性高。“政府不能一味补贴处理企业,一定要先从源头上规范餐饮企业。”
省人大代表张小庄指出,地沟油收购利益链已经形成,目前广州的小餐馆有2万多个,餐厨垃圾处理难度大。公众不能参与到其中,光是要求要有卫生的环境和健康的餐桌是不可能的。政府要给予第三方机构一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开展许可经营。还要出台监管废弃油脂的政府规章,条件成熟后再进行人大立法。
1吨至少补贴150元才能维持运转
据广州市城管委统计,全广州的餐饮垃圾每天有1300吨,厨余垃圾要分类出来可达到5000吨。
广州市副市长贡儿珍介绍,广州市正推动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宾馆酒楼和厂矿企业安装餐厨垃圾处理小型设备,鼓励餐厨垃圾就地就近分散处理。
省人大代表谭燕红认为,这是餐厨垃圾处理从源头抓起的可行之策。“如果1000吨餐厨垃圾需要1000辆车在马路上跑也不现实,应就近处理,在源头上处理”。
广州市城管委总工程师鲍伦军指出,广州的现行处理模式是源头分散处理与末端集中处理相结合。用于源头处理的生化处理机,日处理能力1吨的要花费上百万元。虽然固定资产投入不是很大,但设备需要维持高温,有的机器1个月耗电达1000度。广州市正在核算总成本,将对主动使用的单位给予财政补贴。
“据初步计算,1吨垃圾运到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要掏300元。如果补贴在150元-200元之间,政府和使用单位共同承担,这样才能维持运转。”鲍伦军说。
近九成家庭不愿装源头处理装置
2005年,广州市在5000户家庭试点加装小型餐厨处理设备。经过一年的随访,只有10%左右的家庭愿意使用。“不少市民反映1年虽然只要10来度电、几十升水,但也是一笔费用;既然已经每月缴纳5元垃圾处理费和10元保洁费,扔的垃圾少了却没有减免政策。”鲍伦军说。
很多代表认为,家庭不愿装处理设置,主要原因还是成本太高,缺少政府补贴或费用减免。相关试点要有减免政策相配套才行。
省人大代表张小庄建议,有关部门在制定法规时应增加小区配套建设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的规定。
鲍伦军算了一笔账,他说,广州市处理1吨垃圾的成本大约800多元。每处理1吨垃圾,折算为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是30万元—50万元。“焚烧成本更高,一天焚烧1000吨垃圾,花费是5个亿。”他认为,从环保角度来看,所有垃圾都可以回收利用。但实际上要综合考虑各种成本,如果花1元钱去回收1毛钱的东西,从社会成本来讲是在浪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