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来有“子承父业”的传统观念,然而中国医师协会18日披露的一份调查称,有78.01%的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学医、从医。
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在卫生部当天召开的专题发布会上透露上述信息。“这一数字主要说明医疗行业自豪感较弱。”谢启麟说。
在中国,医生的境遇日益受到关注。劳动强度大、医患关系紧张、收入偏低等成为卫生部官员和医院的医护人员面对公众时提及较多的词汇。
“现如今,医生的生存状况每况愈下。我不太愿意让孩子和我一样辛苦。他可以选择更容易拿到高薪的工作。”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医生日前在媒体上说。
中国民众看病倾向于涌向“大医院”造成了医生的疲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魏丽慧曾对媒体称,医生们已经累到了要在“手术室里吃盒饭”的地步。
而在中国医院近期发生的几起暴力事件从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医生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特别希望广大患者对医疗机构,对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卫生部医政司副司长赵明钢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如是说。他并认为,实际上,针对医务人员的极端暴力事件并不代表目前的医患关系。
与许多卫生部官员一样,赵明钢也在当天会上呼吁社会理解医生。“医生也有难处。”他说。
在争取社会理解的同时,就行业内部而言,赵明钢称,坚决反对医务人员为自己的不正当利益给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
他同时又称,“过度医疗”定义复杂,如一个心梗患者,根据病情,他既能选择放支架进行介入治疗,也可以进行开胸手术进行搭桥。如果按照目前的物价,放三个以上支架的费用比搭一根桥更贵。“在此种情况下,我们不能说放支架一定是‘过度医疗’。这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必须要总体衡量。”赵明钢说。
中国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至少需要十年。在民众医疗需求快速上升的当下,针对缓解医生缺乏自豪感的问题,有分析人士指出,必须建立一套能够让医生“靠技术而不是靠回扣吃饭”的机制,让好医生凭自己的本事创收,同时,社会也应不断地强化医生这一职业的人道主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