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检察官:医院内部人员管理不善暴露医院体制隐患
以李廷顺为主的家族式犯罪团伙在2011年11月17日公安部的统一行动中被摧毁。当天,李廷顺等6人在余杭区南苑街道一社区的出租房中清点收购来的“战利品”时,全部被警方抓获。在现场,警方查获了大量进口药品包装材料,这些都是正准备发往北京上家的药盒。同一天,王某也在义乌被当地警方抓获。到案后,李廷顺等人均承认回收的高档进口药品包装材料是卖给上家用来制造假药的。
另据了解,在公安部“11·17”案件中落网的犯罪嫌疑人中涉嫌买卖药盒子的还不止李氏家族和王某。记者了解到,2011年12月23日,杭州市上城区检察院也以生产、销售假药罪批准逮捕了3名浙江某医院保洁员。这3人涉嫌犯罪的路径与义乌某医院保洁员王某基本一致。经检察机关初步查明,张某、胡某、吴某受利益驱动,在明知对方系假药贩子的情况下,利用担任浙江某医院病房保洁员的工作便利,多次将医院需要定向回收的医疗垃圾(包括医院用弃的用于肿瘤治疗的“万柯”、“善维达”等药品的外包装盒、说明书、药瓶和药瓶盖等)取出,私下高价卖给王某(另一专收药盒的犯罪嫌疑人,另案处理),从中获利数千元。这些药盒子最终也被用于制造假药,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
小小药盒无疑是这起全国特大假药案利益链上的关键一环。在审查批捕李廷顺等人的案件过程中,办案检察官分析,药盒虽小,但折射出诸多问题。既有李廷顺等人法律意识淡薄受暴利诱惑的因素存在,同时也暴露出各大医院缺乏严格药品包装盒回收、保管、处置制度。
检察官认为,正是因为各大医院对于药品包装盒的回收、保管、处置制度不健全,才致使药品包装盒通过非正常途径流入市场,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犯罪分子通过医院的保洁人员之手,收购医院废弃的药品包装盒,并把这些包装盒卖给制售假药的药贩子,再由药贩子制成假药卖给真正需要药物救命的患者,这样不仅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给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造成极大隐患,社会危害性极大。
因此,检察官建议,医院应对药品包装盒建立严格的登记、回收、保管、处置制度,指派专人负责并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硬性制度来约束药品包装盒的正常流转。另外,医院还可以以宣传册的形式告知内部医护、护工、保洁、保安等人员私自回收药品包装盒的危害性及违法性,双管齐下,不断减少并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当然,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国药品安全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药品在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漏洞百出,给制售假药者以巨大的利益空间,从而也使得废弃的小小药盒大有市场。”办案检察官说。